发布时间:2009-04-11 13:57:28 来源:【金融维权之家】 阅读:
近日,有两件网事比较引人瞩目。一是河南灵宝青年王帅因发帖揭露当地政府非法征地,结果遭到当地警方远赴上海追捕。二是新疆天山网编辑王大豪因撰文批评“乌鲁木齐教育局要求小学生背会市委书记的名字”,被迫于7日辞职。 今时今日仍有此类事件发生,未免让人跌破眼镜。 首先,随着“网络执政”、“互联网政治”、“网上问计于民”等一系列命题步入实践,无可否认:网络在公众的政治生活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价值与意义。总理多次与网友在线交流,且要求“今后各部委只要网上出了个什么东西是需要解释的,你们不用请示我,赶紧上网去解释,别把问题拖成一个不得了的大问题!”再加上各地官员多如过江之鲫的“触网”报道等等,一定意义上,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中或许正孕育着一个崭新的图景。 其次,网络自身表现也不负众望。“网络监督”奇兵突起,“网民议政”红红火火。在诸如“厦门PX”、“虎照”、“汶川震灾”、“毒奶粉”、“躲猫猫”等一连串公共事件中显示出巨大的博弈力量与非凡的抗争勇气。 然而今天,为什么还会有“权力黑爪”一而再地伸向网络? 中国网络之所以如此发达,甚至成为绝大多数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除了其迅速、便捷的技术优势外,更关键在于:除了网络,普通公众没有更好的制度途径反映问题,参与监督决策,或者即便有却形同虚设。个中原因很多,但关键在于制度设计被“架空”以致“失灵”,借用一论者的话说:“各色无限制的权力把公众都逼到了网络上”。既然权力有本事把公众“逼”到网络上,自然也有本事继续侵犯在网络中“避难”的公众。于此意义,网络繁荣未尝不是公民权利的一种遗憾。 如果权力滥用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的话,网络注定不会成为任由公民权利生长、壮大的“自由王国”,而很可能的是,有些人仍将难逃“黑爪”的袭击。(司振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