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23 20:09:12 来源:【金融维权之家】 阅读:
为引导和帮助农民通过法律途径讨公道,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岗下村村民付树根通过12年自学,取得基层法律服务执业资格。15年间,他免费帮人打官司220多起,被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为“土律师”。
“一个人的力量是弱了些,但我知道村民们需要我。能多帮一个人就多帮一个人。”付树根说,支持他这么多年义务打官司的动力,就是乡亲们的需要。
“乡亲们的信任已经化作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位已经60多岁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在为弱势群体免费打官司的公益道路上越走越远。
付树根●62岁●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工作者●15年间免费帮人打官司220多起
坚持15年义务打官司220多起
对付树根来说,打官司的同时给“老表”普法也很重要。这也成为他15年坚持义务打官司的一项动力
5月29日下午,一起民间借贷官司在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原告代理人正是村民口中的“土律师”——付树根。
在法庭上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敬业的工作态度,又一次感动了委托人。和以往一样,委托人是付树根的乡里乡亲,由于借款给朋友办企业,到期却拿不回钱,让自己及家人陷入了经济困境。在咨询了付树根后,他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讨债。
“这个案子事实清楚,没有很大问题。”庭审结束后,付树根简单与当事人分析了下庭审情况和相关法律,让当事人吃了个定心丸。对付树根来说,打官司的同时给“老表”普法也很重要。这也成为他15年坚持义务打官司的一项动力。
作为青山湖罗家镇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工作者,十几年来,付树根的兜里时刻装着省司法厅颁发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虽然只是一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但村民们遇上付树根都爱喊他一声“土律师”。
“对于乡亲们来说,我比较好用,一是免费,二是好沟通。”付树根笑着调侃。但同时,他也道出了坚持义务打官司的初衷,代理的官司多是劳动纠纷、婚姻家庭、交通事故、民间借贷以及土地承包经营等纠纷。而找上门的乡亲们都是沾亲带故,不好谈钱,而且摊上官司的家庭,经济也就相应会很困难。
被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为“土律师”的付树根,15年来,他坚持义务帮人打官司220多起,也赢得了不少赞誉。
自学12年成为法律工作者
一起官司,让只上过小学的付树根决心要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这条路整整走了12年
而说到与法结缘,还不得不提28年前岗下村遭遇的一起工程款纠纷,这案子直接改变了付树根的人生轨迹。
1988年,岗下村建设村委会大楼,将工程发包给了一个建筑单位。时任岗下村党支部书记的付树根经历了整个过程。一年后,在结算工程款时,承包人擅自提高了工程结算金额,这让村委会无法接受。为此,双方不得不对簿公堂。
“案件发生后,尽管我已离职,但作为最清楚情况的人之一,我也参与其中,与律师讨论。”付树根说,结合当时的情况,村委会并没有委托律师,而是由他站出来代理了此案。
“一审、二审均败诉,法院要强制执行。我们不服输,带着村干部多方搜集证据上诉。”付树根说,最后,法院裁定中止执行,让村里免花了10余万元的“冤枉钱”。
这次事件让付树根认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并决心要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也就是从那刻起,只上过小学的付树根,开始自学法律知识。
由于平常工作忙,这条寒窗苦读的路,付树根整整走了12年。付树根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历问题,为此,他在自学法律的同时,也通过进修取得了大专文凭。在2001年,通过了省司法厅组织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资格考试。
之后,从2001年到2015年,付树根运用自学的法律知识,免费为邻里乡亲“讨公道”。期间,他的工作岗位换了不少,但镇上司法所是他最常去的地方。
法治观念深入民心最令人欣慰
“不论是打官司、调解或者咨询,我都会跟当事人好好交流普法。”付树根说,带着问题来学习法律知识,往往比上课来得深刻
付树根的选择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逐渐影响了乡亲们。
这么多年来,让付树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次医疗事故纠纷。2012年6月的一天,村里一位60多岁的妇女因糖尿病病发入院,在治疗期间,因为医院的疏忽和过错离世了。她的家人隔天聚集了村里60多号人来到医院打算“砸东西讨说法”,现场气氛剑拔弩张。
“当时,好在她的儿子给我来了个电话咨询情况,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付树根一边安抚村民情绪,一边火急火燎地赶去了现场。
就这样,付树根临时担任起了调解员,一面劝着村里人不能蛮干,一面和医院方面沟通,最终通过向医调中心申请调解的方式获得了10万元的赔偿。
付树根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很感慨,“如果不是我多年来免费帮人打官司积攒了威信,一场医闹事故就要发生了。”
但通过这件事情,也让付树根意识到普法的重要性。付树根说:“在农村,农民缺乏基本的法律素养,遇到事情只知道蛮干,反而让自己有理变得没有理了。”
“不论是打官司、调解或者咨询,我都会跟当事人好好交流普法。”付树根说,带着问题来学习法律知识,往往比上课来得深刻。
多年的“村官”经历加上“土律师”的名声,“爱管闲事”的付树根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村里的义务调解员。这么多年,他也逐渐发现了改变,村民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遇到事情,不再像以前一样冲动蛮干,而是先征询他法律意见。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现在还有外地的咨询者慕名前来咨询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付树根无法为他们提供代理服务,但代写诉状和法律文书的工作,他二话不说就接了下来。
“也许是我免费打官司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一些信访的人员也更愿意相信我,来跟我探讨他们的情况。”付树根说,最近他就接待了一对吉安的老夫妻,对于法院判决不理解,要去信访。但了解情况后,他发现法院判决并无不妥,耐心为他们讲解后,也打开了他们多年的心结,放弃信访回家了。
坚持义务打官司多年的付树根,越来越有成就感。他说,最近几年,法治观念深入民心最令他欣慰。
乡亲们的需要是坚持的动力
“一个人的力量是弱了些,但我知道村民们需要我。能多帮一个人就多帮一个人。”付树根说,自己代理的这些案件当中大多数都是弱势群体,支持他这么多年义务打官司的动力,就是来自乡亲们的需要
“不论谁家遇到什么事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在村民心中有着特殊地位的付树根,手机成了热线,家中客厅也成了调解室和咨询室。由于工作关系,往往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接见当事人,这也不免引起了家人的“念叨”。
“我妻子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钱没赚到钱,把自己累成这样’。”付树根说,早年虽然有很多机会转干,但是为了法律服务工作他都放弃了,当时,妻子也非常不理解。但他认为,当干部固然重要,但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是他作为基层法律工作者的服务宗旨。
“一个人的力量是弱了些,但我知道村民们需要我。能多帮一个人就多帮一个人。”付树根说,自己代理的这些案件当中大多数都是弱势群体,支持他这么多年义务打官司的动力,就是来自乡亲们的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付树根的选择,妻子慢慢也支持了。
“因为她也看到了改变,不论是乡亲们对他的认可,还是乡亲们学法用法的效果。”付树根说。同样让付树根欣慰的还有来自儿子的支持,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而学习所用的法律书籍都是由儿子网购送来给他的。
“我曾经代理过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一家两口人都因交通事故重伤,家庭非常困难。”付树根说,他们根本请不起律师,但不请律师往往又争取不到合理的赔偿。后来经过其他人介绍找来,最后官司赢了帮他们维护了合法权益。
付树根说,直到现在,他们一家人还在念着这件事情。
“乡亲们的信任已经化作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位已经60多岁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在为弱势群体免费打官司的这条公益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