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27 22:27:02 来源:【金融维权之家】 阅读:
5天时间,37336人填写了有效调查问卷。近日,市处非办组织开展的“做理性投资者”金融风险意识调查问卷结果新鲜出炉,统计数据显示,南通市民金融素养整体较高,但不健康投资心态依然存在,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工作仍需加强。
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守好市民“钱袋子”,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违法主体的打击力度 ,也需要人们科学理财、理性投资。市处非办主任张乃华对此也呼吁:广大市民要自觉提高金融知识素养,增强防范金融风险意识和能力,对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做到不参与、能识别、敢揭发。
01
金融常识知晓多
理财心理重求稳
此次问卷调查设有金融基础知识、金融风险意识、金融教育需求等24道题目。
调查结果显示,私募基金、证券期货、外汇理财、虚拟货币、网络消费、购买原始股等问题的正确率较高,受访者对非法集资特点、高回报项目风险、国家监管政策、案件处置规定、金融消费维权道等也有所知晓,可见绝大多数受访者对金融知识较为了解。
“我有定期理财的习惯,平时投资股票、基金较多,对信托、期货等接触不多,个人观念上,投资还是以稳定、安全为主,风险大的一般不考虑。”参与调查的市民葛女士表示,自己的投资理财主要还是集中在几种常见的投资方式上,几乎不考虑小众且风险高的投资种类,选择投资经理时也更信赖大银行。
葛女士的“求稳”心理也是绝大多数受访者心理的体现。
数据显示,受访者中39.8%选择投资基金,31.6%选择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和债券的投资占比也均为28%左右,仅有不到10%的人选择债券期权或其他互联网公司平台发行的产品。可见,公众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较强,投资习惯上以“求稳”为主,“安全”是绝大部分人进行投资理财时的首要考虑。
02
公众心态有偏倚
宣传教育不可少
购买金融产品时,55%的受访者看重收益高低,49.5%的受访者更关注产品的以往业绩和风险性,近一半人对亲朋好友的高回报投资建议会选择尝试。张乃华表示,
这组数据显示,在理财投资时,大家还是更倾向于追求高利益,但是对理财产品及其发行机构的合规性、理财产品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性重视不够,特别是对高收益背后可能隐藏的高风险还缺少足够的警惕与防范。
家住通州的杨先生反映,亲友中有人曾遇到过金融诈骗,到期后无法按原先承诺收回本金及利息,损失惨重。这一现象也在问卷调查中得到反映,
数据显示,43.2%的受访者身边有1至2名亲友遇到过非法集资;高达73.6%的人被亲友、金融机构、陌生人等推荐过高额回报的集资项目。
结果还显示,虽然防非宣传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一定薄弱环节。如:对于非法集资犯罪行为,61.4%的受访者不知道举报渠道,17.4%的受访者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再如:投资理财广告还未绝迹、参与集资受损群体还较多、教育宣传与投资者匹配和需求还有差距等,均是下阶段防非宣传工作中亟待努力解决的问题。
03
成效明显不松懈
金融普及需紧抓
522家本地法人风险机构被整改处置,数百个沿街投资理财类门店被取缔关闭,P2P行业被强制全面退出,51家违规私募机构被关闭职场,e租宝、信和财富等100多个集资机构被刑事立案查处……一组组数据都是我市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有力见证。
2018年以来,南通市以处非攻坚战三年专项行动为龙头,全面推进各项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在机制建设、监测预警、风险处置、宣传教育、长效治理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连续两年被省政府办公厅表彰为“营造诚实守信金融生态环境、维护良好金融秩序的市”。
在强化打击处置的同时,近年来我市还持续开展了常态化、广覆盖、多形式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做到了“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网上有稿、网点有字幕”,发放了30多万份宣传品,举办280多场广场宣传和进社区专题咨询活动,直接覆盖人群超过20万人,显著提高了市民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抵制能力。
本次调查显示,78.7%的市民接受过防范非法集资风险的宣传教育,超过82%的市民清楚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86%的市民清楚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造成损失需自行承担。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当前我市已初步扭转了非法集资高发势头,下一步会更多转向强化源头防控和加强投资者教育。市处非办副主任祁中伟表示,在发挥好报纸、电视、电台宣传教育主渠道的同时,我市将积极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渠道开发更多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金融教育工具。
在校大学生、老年人等群体一直都是非法金融分子瞄准的重点对象,针对此类特殊人群,下阶段市处非办将发动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经常性开展进基层社区、进各类学校的宣传宣讲,提升群体认知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整体提升市民金融素养,着力铲除非法集资滋生土壤,保护好南通人民的“钱袋子”,实现南通金融秩序持续稳定向好。
来源:南通报业
上一条:什么才算是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下一条:当前“数字货币大多是在做非法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