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21 02:06:08 来源:【金融维权之家】 阅读:
半年内,上海检察机关在检察环节追赃挽损人民币11.5亿余元。
6月3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获悉,为深化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三号检察建议”,上海检察机关采取了一系列行动。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上海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非法集资类案件同比下降25.9%,检察环节追赃挽损人民币11.5亿余元,制发检察建议、情况通报9件,取得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阶段性成果。
此前,上海检察机关于2019年12月6日出台推进落实“三号检察建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8条措施,以制度化的举措推动“三号检察建议”落地见效。
针对非法集资开展专项治理
围绕私募基金、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犯罪高风险领域,2019年12月以来,上海检察机关共发出堵漏建制检察建议、情况通报等9件。
其中,针对欺诈发行私募债券系列案件中反映的审计会计等中介机构“看门人”功能缺失,助推市场欺诈行为等问题,上海检察机关督促中介机构,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发检察建议。
同时,检察机关聚焦新兴领域,规范证券市场秩序。通过梳理2019年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的99件416人涉私募投资基金案件,分析研判私募基金领域资金募集、运作管理、资金投向、退出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发私募投资基金刑事案件风险报告及监管建议。深入分析2019年以来办理的66件138人非法经营场外个股期权案,向市委及有关部门反映非法场外个股期权交易问题,金融局、网信办、证监局开展“整治非法经营场外个股期权”座谈会,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更为公众所关注的是,针对非法集资,上海检察机关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
依托上海金融检察联席会议,检察机关与金融监管部门共同开展P2P网贷机构清退、非法金融广告等专项治理,并梳理分析金融广告领域存在的问题,向市场监管局制发《非法金融广告治理情况通报》。
此外,上海检察机关积极向市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办公室建议开展非法金融广告专项整治,该联席会议办公室拟于7月在全市推进。对静安、黄浦等金融犯罪多发区域近年来办理的非法集资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实地走访区金融办、公安分局及商务楼宇等,向金融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和类案通报,得到相关部门认真整改回复。
成功办理多起全国“首案”
上海检察机关推进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提前介入、联合会商,成功办理多起全国“首案”。
在打击黑灰“产业链”方面,上海检方发挥捕诉一体办案优势,将经济金融犯罪与上下游犯罪同步审查、一体打击,依法追捕追诉帮助洗钱、提供信息网络服务、买卖身份证件和银行账户等犯罪20件22人;对各级院在办的20件可能涉嫌洗钱犯罪案件逐一研判指导,加大洗钱罪适用力度。
同时,向FATF(国际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报送上海首例利用虚拟货币实施的新型洗钱犯罪案件,与公安机关、法院、人民银行、海关、海警局等建立洗钱犯罪线索移送、办案协作等工作机制,就证据标准、法律适用等达成共识。
在惩治金融“伪创新”方面,上海检察机关准确把握金融本质,“穿透式”审查区分金融创新和违法犯罪,依法办理假借私募基金或债权类理财产品、虚拟货币、区块链等名义实施的金融犯罪案件 218件684人。监督立案一起重大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通过发售私募股权基金非法集资31.7亿元案件;提起公诉葛海鹏等14人以加杠杆为名诱使他人投资个股期权案。
在办理重大“涉众案”方面,上海检察机关依法打击利用信息优势进行内幕交易、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破坏“新三板”等新兴领域秩序,损害广大金融投资者利益等犯罪案件4件28人。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检方依法妥善办理高检院督办的一批重大有影响的涉众型金融案件,成功办理全国首例“虚假申报型”操纵证券市场案,提起公诉并建议法院对一起内幕交易案被告人适用“从业禁止”获法院判决支持,该案系全国首例证券犯罪领域适用“从业禁止”案件。
建设金融风险大数据平台
上海检察机关还自主研发大数据系统、试点建设金融风险大数据平台。
通过深度分析近5年来全市金融犯罪案件办理情况,上海检方在“智慧沪检数据墙”基础上研发金融检察大数据墙,对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有效抓取办案数据,实时展示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领域犯罪情况、类案罪犯人物画像、被害人群体分布等,为分类研判、风险防范、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而依托由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银保监局、证监局、金融局、市场监管局组成的“上海金融检察联席会议”制度,上海检方打通监管部门数据壁垒,并通过在基层院探索建立金融风险大数据平台,实现区域内金融监管数据互通。
同时,通过创新运用“新媒体”,发布检察“白皮书”等方式,上海检察机关以案释法,以金融消费者、潜在违法犯罪分子、金融从业人员为重点,分层分类开展法治宣传,提升社会法治意识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