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12 23:46:35 来源:【金融维权之家】 阅读:
诈骗套路升级 务必留个心眼
案例1:别成为洗钱犯罪的帮凶
大学生小张受师兄所托,在“校园兼职”群里发布招聘信息,要求应聘的同学提供身份证、银行卡、收款码等信息。很多同学前来应聘,小张把这些信息打包传给了师兄。谁知,警察找上门来。原来,小张的师兄涉嫌利用多人身份信息虚开账户进行洗钱。
提醒:出借银行卡账户是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警惕不法分子以兼职、招聘为由,骗取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从事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案例2:别落入校园贷连环套
大学生小吕曾注册过校园贷账户,但长时间未使用,也忘了要注销。小吕接到自称是网贷客服人员打来的电话,对方要求他注销校园贷账户,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小吕按照对方的引导,进行了验证、绑卡等一系列操作。一个月后,小吕收到了多家网贷平台寄来的账单。原来,当时小吕未加留意进行的操作,其实是新申请贷款流程。
提醒:校园贷花样多,骗术层出不穷,应注意区分校园贷和正规金融服务产品的区别。凡是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老年人】
动用大额资金之前 多与家人朋友商量
案例1:警惕“高额收益”理财欺诈
不法分子冒充理财师拉人进入微信群,王大爷见群里的人在“理财师”推荐的投资里赚了钱,于是也动心了,开始投资。首次投资,王大爷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随即追加投资10万元。但再次登录投资平台时,却怎么也进入不了,微信群里的“理财师”也失踪了。王大爷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提醒: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人爱财的心理,以高额收益为诱饵骗取钱财。其实,微信群里的大多数账号都是不法分子设置的,专门负责造势引诱目标上钩。一旦受害人按照“理财师”的指导进行投资,资金大多有去无回。
案例2:警惕“抵押房屋理财”骗局
不法分子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诱导老年人办理房屋抵押。姜阿姨在了解到“抵押”房屋3个月可拿到150万元,拿着这笔钱再去理财又有5万元的收益,她动心了。不法分子拿着厚厚一叠合同催促姜阿姨签名,她就糊里糊涂地签了。一个多月后,有人上门让姜阿姨搬离,原来她的房子被过户了。
提醒:姜阿姨签订的“抵押合同”,其实是房屋处置委托合同,签后就表示她将房子处置权委托给他人。涉及大额资产处置时,老年人一定要在子女的陪同下审慎签订合同,并到正规的公正机构办理相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