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03 07:15:07 来源:【金融维权之家】 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网络支付在给公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侵害公众财产带来了可乘之机。疫情爆发后,人们居家时间大幅提升,在线办公、网络购物等成为重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网络安全风险。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制作虚假钓鱼网站等进行网络诈骗,还有一些以退机票、改签机票等理由,引诱用户登录不法网站输入个人信息以实施诈骗。用户个人的银行卡、照片等身份信息等一旦泄漏,极有可能增强受骗几率。此外,还有一些人通过大量群发电子邮件方式骗取敏感信息,将主题设置为与疫情相关信息,附件以“旅行史信息收集表”“每日健康情况报告”等文档为诱饵,诱骗受害者填写个人信息,达到非法窃取个人信息的目的。这些信息收集多数利用用户的从众心理,将网络病毒伪装成各类友好连接进行传播,用户一旦点击下载,可能会导致个人电脑或手机被远程操控。
人们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花样翻新的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手段,时刻注意可能存在的金融网络安全陷阱,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个人信息泄露是不法分子实施金融诈骗的重要基础,常见的信息泄露途径主要有几种:
一、在远程共享访问中权限过度开放导致信息泄露;
二、远程诊疗、教学、办公过程中,出现个人隐私和数据泄露;
三、部分手机应用程序存在缺乏隐私协议、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范围描述不清、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等情形;
四、登录没有经过安全认证、违法网站留下个人信息。
对普通用户来说,随意填写个人资料、随意在网上晒个人信息、随意连接不明WiFi网络、随意扫描二维码等行为,都存在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进而遭遇金融网络诈骗的重大风险。在做好各项自我防护后,还可以查看登录的网站是否经过网站安全认证,网站安全认证是数百万网站取信于民的“可信身份证”,是数百万网站正常运行的“安全守护神”,是亿万网民判别网站可信与否的重要参考。如果登录的网站没有进行网站安全认证,那么就要更加小心谨慎了。
上一条:“欧洲支付宝”涉金融欺诈下一条:谨防互联网金融诈骗 如何识别黑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