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9 23:21:47 来源:【金融维权之家】 阅读:
低门槛,高收入,只需办理几张银行卡,就能轻松过上月入过万的白领生活?近日,深圳宝安一小伙找到了这样一份“好差事”,谁知一入“司”门深似海。
25岁的张某原是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生活在一次跑腿业务后发生了变化。
2019年7月,张某在同城配送跑腿业务时,接到一个送银行卡和U盾的业务。虽然送往地点较远,但因为提供的酬劳挺高,张某接下了这单。在这次跑腿中,张某结交了他未来的“老板”——杨某。
“我公司有一个职位缺人,8000元一个月,工作内容简单,来吗?”2019年9月,张某收到了杨老板的微信联系,邀请他入职。
8000元的薪资、规律的上下班生活,这让张某动心了。于是,张某辞了送外卖的工作,转身投入白领工作。
杨老板介绍说公司业务主要是负责“承兑”——和有投资虚拟货币需求的客户进行资金交易。杨老板提出,为了方便客户交易时转账,张某需先办理多张银行卡、U盾、手机卡。于是,张某办理了不同通信公司的电话卡,还在宝安区的各大银行办理了银行卡。
为了工作使用方便,张某将银行卡密码设置成同一个,并将密码发给了杨老板。每天,张某的银行卡账户上都会进账不少客户在网站上购买虚拟货币的交易资金,他需时时登录网上银行查看到账情况,将到账金额登记在笔记本。
得知老同学石某迟迟未找到工作后,张某将同学石某推荐给杨老板,让他多多“照顾”。在张某的介绍下,两人跟着杨老板一起干活。
工作一段时间后,张某发现自己及其他员工的部分银行卡被冻结。虽并未搞清是怎么一回事儿,但张某开始心生不安。
战战兢兢工作一个月后,张某决定辞职,离职后他将办理的几张银行卡留在了公司。不曾想,这一举动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2019年8月,严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某直播间工作人员的电话,推荐他加入一个炒股微信群。通过几星期的旁观,严先生发现每天群里都有人直呼挣了钱。
2019年9月,群里开始有人推销一种购买虚拟币的投资方式,声称回报高、风险小。严先生决定小投5万试试水,没想到提现时真的有不少收益。
尝到甜头的严先生又按照对方的指示,陆续转了近17万元到一些不知名的私人银行卡账户。
直到2019年9月23日9时,严先生发现无法提现,与注册专员联系时已被“拉黑”。惊觉被骗的严先生前往宝安公安分局新乐派出所报警。
自2019年9月以来,宝安警方先后接到数个像严先生这种被网络投资诈骗的报警电话,涉案金额达32万元。侦查过程中,警方发现受害人的大部分资金都转向同一个账户——张某。
另一边,离职后的张某开始了新的打工生活。直至2020年6月4日,宝安公安分局塘头派出所民警陈柏成等人以涉嫌网络投资诈骗将其抓获。
张某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怎么就犯罪了?
据宝安警方侦查发现,张某入职的公司是个从事网络投资诈骗的窝点,主要负责诈骗资金的流转。
一般来说,骗子诈骗得来的钱不会直接转入自己名下,需要大量的私人银行账户作为中转仓库。
杨老板的公司就干起了这项业务,成了“赃款”集散地。他以高薪诱导涉世未深的年轻小伙入职,要求他们办理大量私人银行卡、手机卡作为公司“固定资产”。
张某工作期间,主要负责管理杨老板公司员工名下的所有银行卡。看似正常的资金流转,实际上已不知不觉牵涉进网络投资诈骗,充当起整个诈骗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他离职后,他的银行卡也继续被公司“充公”使用。
警方对杨老板公司窝点进行收网时,当场抓获石某(张某同学)、骆某两名嫌疑人。
他们与张某一样,都初入职场不久,一心想找份“高薪”工作,却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充当了诈骗分子的诈骗工具,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宝安警方提醒,找工作时要擦亮眼睛,保管好私人信息。凡是正规公司都有以公司名义申请的银行账户对外办公,绝不会拿员工私人银行账户开展公司业务。除了个人需要,凡涉及到个人银行卡、手机号的使用,一定要多加核实。
上一条:把涉黑恶犯罪团伙斩草除根下一条:跟着“大神”直播炒股,遭遇爆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