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易】和【消费】看金融业风险?
发布时间:2020-06-06 14:18:18 来源:【金融维权之家】 阅读:
【交易】和【消费】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大部分人第一反应是一懵,完全没有想过这二者还有区别,或者,完全没有想过去区分二者。然后他们会稍微思考一下,还是觉得交易就是消费,二者都是一方给另一方钱,换取服务或物品,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会有“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毒品交易”、“非法交易”的说法,却没有“权钱消费”、“权色消费”、“毒品消费”、“非法消费”的说法?难道仅仅因为是词语的习惯用法?那么这个习惯又是怎么来的?如果你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但凡是被确定为违法犯罪的行为,用到的全部都是“交易”;但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交易都违法犯罪。
-
消费中的价值载体(往往是钱),可以往其他消费环节中继续流通,而且大概率也必须往其他环节流通,越流通越产生价值;
-
但是交易中的价值载体(包括但不限于钱、权、色),不可以向其他环节继续流通,往往会截断或沉淀在某个环节就停止流通了,形成淤积。
-
消费是特别需要流通、特别欢迎流通,特别促进流通;
-
但是交易则天然阻碍流通、特别反感流通、想着法地截断流通。
你看前面举的例子:权、色、毒这些东西,即使法律不管着,想要流通也不容易流通啊,它们流通的成本、门槛、风险不仅高,而且受益很少,只能“一对一”或者“一对少数”,一旦外延太多人,成本和风险迅速攀升,收益迅速下降,没有人会去做。
甚至于最容易流通的现金,一旦进入“交易”环节都会变得缺乏流动,比如权钱交易,很多贪官被查的时候家里放了成吨的现金,这就是交易的典型,现金到这里“淤积”了起来,流动性丧失。
价值是一个东西处于交换状态下的一种特殊属性。如果一个东西不处于交换过程中,它就谈不上什么价值。
而交换越效率越高,也就是流动性越大,当然价值增长得就越快。有些违法犯罪行为是因为法律约束,所以降低了流动性变成交易;而有些行为即使没有法律约束也缺乏流动性,因此不是消费,比如收藏。当然很多人认为消费和交易是一回事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二者其实是一个谱系的两端,它们之间有很多重叠和过度地带,因此有的交易或消费不是那么容易区分属于哪一边。
有的交易由于具有投机甚至欺骗性,多次交易击鼓传花,看起来流动性很高,但最终一棒到最后的人手里就完全没有流动性,比如庞氏骗局。为什么要市场化,让“看不见的手”起作用?因为这可以让流动性最大化;为什么看得见的手不要乱摸?因为会阻碍流动性,增加沉淀“淤积”。
一个经济学家跟另一个经济学家打赌吃狗屎凭空创造一个亿GDP,我想你们都听过。但是经济学真的就是这么计算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学更在意流动,而不是单纯商品本身;商品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不产生价值——地壳深处的黄金没有任何价值。到这里就明白:如果要刺激【消费】、促进【消费】,就一定要刺激和促进那些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能增强流动性的领域。也就是说:供给方拿到钱要把钱迅速花掉、消费者拿到商品或服务要迅速用掉,这些领域是最能拉动消费实质性提升的地方。比如餐饮、快消、娱乐、旅游,尤其是餐饮和快消品,这是流动性最大的领域,这些领域最能拉动实质性消费,最大程度避免现金在某些流通环节沉淀“淤积”。其次能拉动消费的就是“单方流动性”领域,也就是要么供给方愿意花钱,要么消费方愿意花钱;只有一方意愿比较强,另一方拿到钱(或商品、服务)就存了起来。投资方、建设方拿到钱倒是特别愿意花掉,但是到建设工人这个环节就开始沉淀“淤积”,大家都不把钱花掉,都存着“以备不时之需”,这个流动性相比餐饮就差远了。因此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后继乏力。这就是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到美国淘金的国人非常不受当地人待见的原因——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人最终是要回归故土的,在异乡只不过是挣钱,因此不会在当地消费,必须存钱寄回去。但是一旦存钱寄回去,实际上就降低了当地的流动性,影响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对当地不仅没有促进反而像是在“吸血”,这是以经济和资本立国的美国极其不能容忍的。疫情之所以会对经济有如此重大影响,本质上是疫情严重降低流动性——人流、物流、现金流全面降低。疫情对欧美国家影响更大,是因为他们对流动性的依赖远超我们。这是他们经济发达的重要原因,也是他们的命门所在。因此,要真的促进消费,必须考虑很多维度,包括文化、风俗习惯、制度规则……等等。其中最重要的维度是“预期”。
你看疫情之后中国老百姓的存款增加多少啊,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左右,住户平均每天超过700亿存款涌向银行。大家都不敢花钱,这主要是预期问题,不知道疫情之下的苦日子或者不确定性会持续多久,大家对未来没那么有信心。而管理预期,可以说是现代政治艺术之一,是全世界政党都必须做的一件事。南京审计大学陈建宇、南京大学张谊浩(2020)在《Public FinanceResearch》的研究表明[1]:
在DSGE效应模型下,政府债券流动性的提升有利于缓释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益,但流动性过高也会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集聚。
这也很好理解:比如大家喜欢吃羊肉,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羊肉很贵消费者吃不起。现在增加流动性,给消费者发钱发专项购羊券,在产量不提高的情况下羊很快就不够了;没关系,进一步增加流动性,专项补贴养羊的人,给他们无息贷款甚至直接发钱拨地,派专家扶持,专家工资也是通过印钞或者发政府债来发;再进一步,羊的屠宰、冷藏、运输、深加工也补贴,增加流动性,整个产业链就火起来了,很多人和钱都往里面“卷入”,大家都看得到做这一行挣钱。然后呢?然后大家就等不及羊从刚出生的小羊变成待宰羔羊,这需要好几年呢!于是开始把养羊产业金融化——上市发股票、变成期货。大家投资的是将来的羊,是预期中的羊(及其衍生品)。毫无疑问,将来的东西不确定性大幅升高、可控性大大降低,毕竟没有人能去到未来;同时如果金融市场可以做空,还会有很多人赌未来的羊产业不行,甚至也有人不吃羊,他们对这个产业非常不满,但是这个产业影响力太大让他们无法无视,于是只好用各种手段搞垮,这样一来风险当然巨大化。不确定性和风险,是金融业的基本属性,原因就在于金融具有极高流动性。流动性能高效产生价值,同时也会高效产生风险,也许这就是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