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9 03:39:59 来源:【金融维权之家】 阅读:
只要信贷暗地利益输送的“潘多拉”魔盒泛滥的闸门没有被封死,各种依附在信贷肌体利益之上的“毒瘤”就会沉渣泛起。
近日,公众已关注到上海衡源公司实控人实名举报上海银行副行长黄涛勾结宝能集团设局侵吞衡源相关项目近200多亿优良资产、违法套取国有银行265亿元贷款的案件。该举报旋即被上海银行发表声明予以否认,并声明向公安部门报案以维持自身合法权益。
事情发展至此,双方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僵持状态。但双方总有一方是在说谎:如果举报方没有一点可靠的证据,有这么大的底气敢实名举报,这不是自找“苦”吃?如果上海银行的声明能站得住脚,只要委托相关部门对涉及宝能公司的贷款进行严格核查便可真相大白。“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真相一定有大白的一天。
当前,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防范银行信贷经营风险,这也才是行业本身、舆论媒体与公众关注的焦点。目前看来,银行信贷制度不可谓不全面严格,但近年银行信贷方面的案件没有少发,由信贷引发的金融风险也没有少显现。比如2018年震惊整个金融圈的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通过使出各种“财技”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的信贷造假案,让浦发银行遭到了银保监会的4.62亿元经济处罚。这起案件既给浦发银行带来了严重的信贷资金损失,也给浦发银行发展蒙上了阴影。
那么,在完善而又严密的制度下,银行信贷经营为何还会爆发出各种案件?原因其实很简单:制度是死的,而执行信贷经管管理制度的人是活的,只要信贷暗地利益输送的“潘多拉”魔盒泛滥的闸门没有被封死,各种依附在信贷肌体利益之上的“毒瘤”就会沉渣泛起,银行信贷经营的风险就处于失控和防不胜防状态。由此,制度是一方面,执行人又是另一方面;严密的制度如果没有一帮高素质的信贷管理人员去认真执行,也就等同虚设的一张白纸,苍白而没有任何生命力和监管力。银行屡屡发生的信贷风险大案大都是由于严密的制度没有执行到位而已,很多制度依然只是停留在纸上,尚未落到实处。
同时,信贷声誉风险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当银行信贷行为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当着搅混银行信贷经营、达到自己非法牟利和目的时,也会对银行信贷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为此,应对一些不良舆论或谣言,银行也须具有一套严密完善的应对机制,绝对不能仓促应战,只说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避开问题不谈,这样也难以达到完全消除不利影响之目的,更难对诱发社会负面舆情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
所以,上海银行也应以此为契机,将自己信贷内控制度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审查,看是否有漏洞,对参与衡源公司和宝能收购衡源公司资产及给宝能公司贷款等环节开展认真审核,可聘请第三方公司审核,重点将举报人举报的几个问题进行彻查:房产租金扩大、抵押物不足值等问题是否属实,尤其银行人员给衡源公司停贷、抽贷、辱骂、威胁立即宣布贷款提前到期并起诉以及利诱,逼迫衡源公司签订极不公平的并购协议等行为进行认真调查,只有这样才能对自身经营负责,也是对举报人负责,也才能真正有效堵塞信贷管理漏洞和防范信贷管理混乱引发的金融风险。
作为一家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是一切经营的重中之重,只有严格地将信贷内控制度执行和监管到位,信贷案件才能有效防住,信贷风险也才能有效防范。
上一条:银保监会重申强化监管防范风险下一条:年化利率“躲猫猫”不妨视之为“欺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