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说金融诈骗离你太远,生活随时可能给你一个教训。
近日,公安部召开发布会表示,自2019年6月以来,全国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8万起,同比上升62.7%;抓获犯罪嫌疑人9.9万名,同比上升135.6%;累计止付冻结涉案资金474.3亿元、劝阻受害人122.3万人。
岁末年初又是各类诈骗案高发的阶段,各种形式的金融诈骗层出不穷,防骗形势依然严峻。
小心!这两种骗局最常见
警惕!“东南亚杀猪盘”臭名昭著
融360《维度》的最新调查显示,只有16.82%的受访者完全没有经历过金融诈骗。在种类繁多的金融诈骗中,通过电话、短信通知“活动中奖”、“税费退返”等形式的电信诈骗所占比例最高,达46.73%。排名第二的则是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理财诈骗,占比达43.93%。
需要注意的是,在号称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理财诈骗中,最臭名昭著的诈骗方式之一,就是“东南亚杀猪盘”。这种特殊的金融诈骗披着”爱情”的外衣,以投资为名诓骗受害者从事网络博彩。实施诈骗的“俊男美女”可能只是躲在东南亚国家的十几岁小伙子,他们将目标人当作“幼猪仔”,把培养感情称为“养猪”,一旦感情培养积累到位,就对“猪”痛杀下手,携款消失。
受骗平台方面,调查显示,将近90%的受访者是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接触到金融诈骗;56.9%的受访者则是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收到诈骗信息。近几年,短视频、直播等娱乐方式广受欢迎,13.86%的受访者表示,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接收到过诈骗信息。
华南、华中地区受骗人群最多
损失超一万元的受害者达12.5%
从全国范围看,各个地区受骗的比例也各不相同。调查显示,遭遇金融骗局的人群中,华南、华中地区受骗人群比例最高,分别达到38.24%和34.78%。西北地区受骗比例则居于全国末位,只有6.67%。另外,东北地区受骗比例为20.00%,华北地区为23.64%,西南地区为27.78%。
受骗人群遭受的经济损失有多严重呢?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受骗金额在3000元及以下,19.44%的受访者受骗金额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损失金额超过一万元的受访者达到12.5%。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诈骗罪的司法解释》,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在刑法中,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这是否意味着诈骗金额在3000元以下就无法定罪量刑呢?显然不是,为了更好地防范诈骗案件的发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诈骗罪的司法解释》还规定,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遭受经济损失后,不同群体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有43.06%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就当花钱买教训;34.72%的受访者选择马上报警立案;22.22%的受访者选择向亲友寻求帮助。其中,年龄越大的人越倾向于向警方报案,年龄越小的人,则越倾向于自认倒霉和向亲友求助。
遗憾的是,将近80%的人遭受诈骗后并没有追回任何损失,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有追回部分损失,而追回全部损失的人数为0。
中老年人看电视获取金融知识
学校金融安全知识普及任重道远
在当前媒体多样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往往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获取金融知识。调查发现,超过70%的受访者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获取金融知识,超过60%的受访者通过电视、广播接收金融防骗知识,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通过公检法宣传接收到金融教育。但只有8%的人是在学校获取金融知识,这说明学校金融安全知识普及与财商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接受金融知识的渠道也各不相同。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都是最重要的金融知识来源。只有在“东三省”地区,电视广播仍是主要的金融信息来源,82%的东北受访者仍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来获取金融知识。
年轻人与中老年人对媒体不同的倾向性也比较显著。对于年轻群体而言,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来获取金融知识。在18岁-29岁的人群中,超过80%的受访者从微信、微博等渠道接受金融防骗教育。中老年人群则更喜欢通过传统媒体来接收信息。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喜欢通过电视、广播来获取金融知识。